夕阳风采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夕阳风采

夕阳风采

老同志十八大心得体会系列——陈湘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总结了过去10年国家取得的成就和指出今后的建国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完成这个目标,须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的建设。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倡导树新风,作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八项规定,亲自作出表率,下决心惩治贪腐,坚决执行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方针。

联系我院随着国家发展而前进的过程,我深有感触。我院的前身是1956年由煤炭部建立的北京煤田地质学校,1958年改为北京煤矿学校。当时校园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除原有的煤田地质专业科外,增设了采煤专业科和机电专业科。到八十年代先后设立了大约11个专业。在大跃进的1959年,学校改为煤田地质学院,翌年由煤炭部将地质专业的一部分师资、学生和设备合并到北京煤炭工业学院,我校回归原有的煤矿学校之名。在校学生最多达到1100人左右,教师队伍只有100多人,学校交通不便,只有一条336路公共汽车。学校主管部门虽是煤炭部,但拨下来的经费不够多,不足的经费只能靠学校的校办工厂补充。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我校几次由部下放到矿务局,每下放一次,学校就遭受一次不同程度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使国家走上正轨,大踏步前进。

过去国家也曾提出科教兴国,但职业教育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国家的教育经费严重不够,只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左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其他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今后的奋斗目标、道路、方针是无比正确、实事求是和鼓舞人心的。九十年代末,学校划归北京市管,本世纪初升为高等职业学院。现在政府每年拨付我院的经费超过了3亿元,到今年中央拨付全国的教育经费已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4%,这是教育界多年的企望,也是国家重视科教兴国的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近10年我院进入了大发展年代,校园面积已扩至300多亩,建筑面积已增至近30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近8000人,师资队伍增至500多人,结构也有很大发展。过去我校在八十年代只有一位经苏联专家在五十年代培养出的研究生当教师、6位副教授、20多位高级讲师。现在我院教师队伍中有博士、硕士数十人,结合国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需要设立了40个专业,教学设备充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全国的示范性职教学院,并与世界十多所院校联系和交流。回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北京市高教局有意要我校与德国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和交流,但由于封闭僵化的政治指导思想,武警在模式口设有哨卡,外国人不许越境而告吹,失掉一个难得的机遇。

通过学习十八大文件,我感慨万千。我退休已18年,已是87岁的耄耋之年,现在还参加一些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心和支持居委会的工作。我将为中国富强之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分享到: